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_成兰铁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

来源:现代隧道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2-04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文章目录 1 工程概况 2 大变形控制理念及大变形分级 2.1 大变形控制理念 2.2 大变形分级标准 3 成兰铁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3.1 断面优化 3.2 锚杆支护技术 3.2.1 锚杆类型分析 3.2.2

文章目录

1 工程概况

2 大变形控制理念及大变形分级

2.1 大变形控制理念

2.2 大变形分级标准

3 成兰铁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

3.1 断面优化

3.2 锚杆支护技术

    3.2.1 锚杆类型分析

    3.2.2 锚杆支护参数

    3.2.3 长短组合支护效果

3.3 开挖方法优化

    3.3.1 隧道变形

    3.3.2 围岩压力

    3.3.3 钢架应力

    3.3.4 锚杆轴力

3.4 二次衬砌施作时机[52]

3.5 型钢拱架

3.6 工艺优化

    (1)优化超前支护布置

    (2)锁脚锚杆布置优化

    (3)锚杆垫板优化

3.7 施工机械配套

3.8 动态调整

3.9 成兰铁路软岩隧道变形控制体系

4 基于施工过程的隧道变形特征

4.1 变形数据统计

4.2 隧道变形特征分析

    4.2.1 典型变形时程曲线

    4.2.2 各施工阶段隧道变形占比分析

5 隧道变形控制基准

5.1 隧道变形量统计规律

5.2 隧道预留变形确定

5.3 基于施工过程的变形控制基准

6 工程试验验证

6.1 工程验证试验段

6.2 应用效果分析

7 结论

文章摘要:大变形控制一直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与施工中面临的重要难题,其中变形控制基准更是适当变形释放、减少拆除的关键因素之一。为此,依托成兰铁路高地应力千枚岩隧道,通过大量工程实践,分析软岩隧道断面型式优化、锚杆支护技术、开挖方法优化、二衬施作时机等,提出成兰铁路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。进而通过大量变形量测数据统计,分析基于施工过程的隧道变形特征,考虑隧道测量丢失位移,确定隧道预留变形量,建立基于施工过程的隧道位移控制基准。研究结果表明:基于“主动控制”的软岩隧道支护理念,成兰铁路提出“优化断面,强化锚杆,减少开挖分步,动态调整,分级控制”的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,重点优化锚杆的类型、参数及施工机械等,使锚杆快锚固,早承载。针对不同大变形等级,逐渐优化隧道断面,尽量采用大断面开挖,既可以减少围岩扰动,又可以减少空间限制对长锚杆施作的影响,从而控制围岩变形,提高施工效率,二衬作为安全储备,在初支变形稳定后施作,保证结构的长期稳定性。高地应力千枚岩隧道变形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,随着大变形等级提高,仰拱施工后变形占比增大,变形时间效应增强;虽然不同大变形等级下隧道变形量具有一定的离散性,但统计样本显著地服从正态分布;考虑测量丢失变形,以正态分布样本平均值的95%的区间估计作为隧道预留变形量限值,建议成兰铁路轻微大变形段、中等大变形段、严重大变形段和极严重大变形段单线隧道预留变形量分别为10~20、25~35、35~45、大于45 cm,双线隧道预留变形量分别为20~30、25~40、40~60、大于60 cm。考虑大变形分级和开挖方法,基于隧道施工过程建立高地应力千枚岩隧道变形控制基准,通过监控量测实时监测隧道变形,及时采用措施,可以有效防止初支侵限。

文章关键词:

项目基金:

文章来源:《现代隧道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sdjs.cn/qikandaodu/2022/0413/744.html



上一篇: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_新云居山隧道近接上跨清凉
下一篇: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_基于隧道污染机理的内壁亮

现代隧道技术投稿 | 现代隧道技术编辑部| 现代隧道技术版面费 | 现代隧道技术论文发表 | 现代隧道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现代隧道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