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现代隧道技术》期刊栏[04/29]
- · 现代隧道技术版面费是多[04/29]
- · 《现代隧道技术》投稿方[04/29]
- · 《现代隧道技术》数据库[04/29]
党史展览馆打开“时空隧道”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在我的头顶,泸定桥的铁索飞跃而过,红军战士向前迈步,向前爬;高耸入云的雪山寒风凛冽,几名士兵正在努力唤醒昏迷中的战友;放眼望去,大雨倾盆在泥泞的草原上,一队红军奋力
在我的头顶,泸定桥的铁索飞跃而过,红军战士向前迈步,向前爬;高耸入云的雪山寒风凛冽,几名士兵正在努力唤醒昏迷中的战友;放眼望去,大雨倾盆在泥泞的草原上,一队红军奋力前行……向公众开放的中国共产党。在历史陈列馆(以下简称“党史陈列馆”)中,除了大量文物和历史照片外,展览还采用多种先进技术,生动再现了红军战士飞越80多年前的泸定桥,爬雪山,穿越草地。等待长征的情景,让人们体验红军战士的英勇与不屈。
为真实还原长征现场,项目组查阅了50万余字党史文献,多次与相关专家进行考证,整理出7万余张历史照片,绘制50多部影视作品的内容;我们到瑞金、遵义、夹金山、松潘草原等地参观考察,参观瓮安县档案历史博物馆、泸定县博物馆等30多个展厅,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。材料。项目组还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云中控系统,打造逼真的4D观景场景,让观众感受长征的艰辛。
为了让史料栩栩如生,与当代年轻人建立更多联系,党史展厅创新性地运用现代声光技术还原了许多真实的历史场景,供观众体验。作者的身份踏入了一段历史场景,给人一种心灵的直接震撼。
“党史陈列馆为我们打开了一条‘时空隧道’,将原本印在书本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,通过文物、档案资料、图片和视频,栩栩如生地还原出来,和复原的山水。立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,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,大大缩短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。”清华大学新闻学院,2021,刚从湖南湘西分校回来。硕士生杨鹏程说。
在中共“一大”会场实景展区,在LED显示屏营造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“一叶红舟”记录着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。 1921年7月23日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知路106号召开。展厅的大门以1:1的比例打开,时间仿佛回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。
展厅三楼的中铁展区,“祖国大地上的复兴奔驰”四个字非常醒目。此次展出的车型为复兴号CR400BF,基本按照1:1的比例设计制造。模拟线路为京张高铁,最高模拟行车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。在复兴号模拟驾驶舱前,观众兴奋地排起了长队,等着做高铁司机,推着把手,体验“中国速度”。
百年长廊展区,对称的超高清LED显示屏以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的历史。成群结队的年轻人看着他们,从新奇到惊叹,争相拍照。
“快看!1977年的高考试卷!”触摸屏前,几位高考的学生兴奋不已。他们一边翻着四十多年前的高考卷,一边低声交换着答案。
除了对景观的生动还原外,沉浸式体验装置“大中华”和“中国梦-梦想能量互动装置”,年轻人喜欢的各种互动和情景设计,让展览别具一格品尝。
展览最后,一条跨越一百年的“时空隧道”,选取了1921年、1949年、1978年、2012年、2020年五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直接体现在光影的变化上。人心。隧道尽头的八个大字,重如泰山,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变的初心使命——“无我,不负人民。”
观众走进党史陈列馆,参观了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中共党史展,仿佛在阅读一本立体的党史书,2600多幅图片, 3500余套文物,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景、史诗,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。党史展厅展示的是历史,但本身就是现代科技的结晶。据了解,展厅已申请专利56项,其中发明专利21项。多种数字技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,让观众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重温红色记忆,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。
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报记者吴晓东 来源:中国青年报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文章来源:《现代隧道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sdjs.cn/zonghexinwen/2021/0801/576.html